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难以置信这一昔日只能在农家作坊或大棚里才能看到的场景,赫然出现在一座现代化的工厂里――工厂里“种”出金针菇。
近日,记者冒雪来到位于长春市绿园经济开发区内的长春雪国高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厂区被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宽敞开阔。听不到机器的轰鸣,不时有装载原料和产品的汽车进进出出。车间里,身着白衣白帽、白口罩、白手套的工人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从育种、拌料、装瓶到培养、检测、采摘、包装、出库,全程采用目前国际最为先进的生物工程,形成了人工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自动化机械作业的集约化生产。每天20多吨的优质纯白金针菇在沈阳、长春等地市场供不应求。
作为长春市乃至吉林省一个颇具特色的招商引资项目,长春雪国高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由上海高榕集团投资兴建。2008年5月25日,省和长春市领导亲自为这项工程挥锹奠基,领导们对这个突出绿色、环保,同时又极大体现循环经济的现代设施农业项目寄予厚望。项目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实施。公司总裁余荣琳向我们描述了公司发展前途:三期工程将分别实现年产9000吨金针菇、9000吨杏鲍菇和1.08万吨舞茸菇,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9亿元,上缴税金7000万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增收15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一期项目已于今年7月31日试生产,9月下旬便以日产25吨的速度让鲜嫩的金针菇源源不断地走上长春、沈阳等地市民的餐桌。短短两个月就已销售600多吨,到年底可实现产值2700万元,目前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在冰天雪地的北国初显现代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
规模化生产是现代设施农业的显著特点。高榕公司技术人员作了个比较:一期项目金针菇工厂的厂房相当于80亩的传统大棚,而立体化栽培的密度却是传统大棚的90倍,充分的发挥了现代设施农业的高效生产力。
令我们感到惊奇和欣慰的是,高榕公司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所用的原材料,是以玉米芯、米糠、麦麸、大豆皮、啤酒糟为主,通过合理的混合配制、灭菌,再加上优良的菌种,经过50天的培养就产出了对人体健康特别有益的优质金针菇产品,使原先大量用于烧火的玉米芯得到一定效果利用。
采访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金针菇等鲜食用菌在东北地区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过去,传统食用菌生产一年只能生产4个月,而且生产的企业也不多,产能不足,供不应求,大部分是从河北、山东运过来的。如今,采用标准工厂化厂房做生产,实现了365天不间断生产和供应,促进了我省食用菌产业升级。内销主要面向东北三省,辐射内蒙古和环渤海经济区,同时出口至美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
与传统食用菌生产要消耗大量的木屑相比,高榕公司的十多项专利技术成功解决了发展食用菌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他们生产所用的原料更加环保,占原料近70%的玉米芯,对地处黄金玉米带的我省来说,可谓俯拾皆是,变废为宝。这还没完,生产的全部过程完成后倒出的废渣,经过发酵作为养猪、养牛的饲料和有机肥使用,平均市场行情报价是每吨50元,拉动了当地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至此,整个食用菌生产形成了典型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玉米芯主要是向长春市、吉林市、公主岭市的农户收购,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原来用于烧火甚至丢弃不用的玉米芯,现在每吨竟能卖到600元,每公顷玉米地增收1800元,等于额外增收15%。一期项目每年生产9000吨金针菇需要玉米芯近2万吨,增收总额1200万元;如三期项目全部完工,每年需要消耗玉米芯10万吨,可为农户增收6000万元。
绿园区合心镇东安村党支部书记刘喜民和记者说,自打高榕公司建成后,农民乐了:他们依托高榕公司,村集体办起了收购加工玉米芯的工厂,现已加工了500吨。同时,他们还回收公司生产后用过的废渣。为了回报农民,帮农民增收致富,高榕公司每吨让利30元,将废渣供应本村的两家大型牧业公司,用来做生态养猪的垫料。这两家牧业公司共养猪1万多头,原来用米糠、锯末加培养液做垫料,还要经过发酵,每栋猪舍的成本是1万元。现在用含有菌丝的废渣可直接投放,每栋节省3000元。
同时,生产用工又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一期项目就提供了450多个工作岗位。在废渣回收车间工作的22岁小伙子刘琳,是工厂所在地合心镇的村民,刚上班两个月,基本工资1000元,加上奖金和加班费,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三期项目全部达产,将解决1500个劳动力就业。(本报记者 高正佳 石巍/吉林日报)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别的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