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货不对板”男子找售后却吃了闭门羹:买车光顾着砍价了

日期: 2024-12-17 作者: 客户现场

  2024年1月29日,福州的阿辉在二手车之家平台上看中了一辆小轿车。车子到手后他却怀疑自己被骗了。

  阿辉怎么也想不到,没有追问有关信息,会给我们自己所带来这么大的麻烦。因为他收到行驶证和机动车登记证后发现,该车多项信息和二手车网页上宣传的不匹配:他原来在网上看到的是“过户次数为0,家用车辆”。

  由于信息不匹配,产生怀疑的阿辉便前往4S店调取维保记录,发现该车辆的公里数已超过14万公里,并非车辆仪器表所显示的5.9万公里。

  然而,调解小组在买卖双方的合同上,并没看到二手车的详情信息,只看到买卖双方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

  调解小组认为,阿辉作为买方如此大意,存在一定的责任。阿辉觉得车行对自己有所隐瞒,导致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希望和车行协商退车,退还购车款、服务费、中介费。

  调解小组跟着阿辉来到当初买车的福州市仓山区建新南路“驰鸿好车”店,只见店铺大门敞开,店内却空无一人,当时与阿辉对接的售车员也没有接听电话。

  恰巧这时,该店铺的一名工作人员出现了。在调解小组的劝说下,工作人员同意跟店铺的负责人联系,对方回复自己会再与阿辉联系沟通。然而等了三个小时,售车员和负责人都没有给阿辉回电话。

  调解小组尝试电话联系该售车员,一直无人接听。随后,调解小组将情况反映给福州市仓山区建新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这两天他们会联系商家,到时候再进行一个协调。

  律师建议阿辉,能够准确的通过中介服务合同性质,要求二手车行进行索赔,也可以请相关的部门介入跟对方进行协商。

  我觉得这件事情中,二手车车行如果是作为中介服务的话,那么也有义务要将相应的车辆信息告知消费者,如果说没有把车辆的相应信息告知消费者的话,那么也构成相应的过错,消费者能够准确的通过中介服务合同性质,要求二手车行进行索赔,消费者可以跟对方进行协商,可以请相关的部门做处理,如果说协调或调解都不能成功的话,那我认为消费者可以把相关的问题送至法院,由法院依据相关的法律做到合理公证的判决。

  记者提醒消费者,购买二手车时一定要注意审核详情信息,仔细检查车况,各方位确认后再签订合同,避免后续维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