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秒”结冰“5秒”梦回冬天?热浪再度袭来“降温神器”热卖

日期: 2024-07-15 作者: 装车发货

  随着热浪再度袭来,“降温经济”全方面爆发。记者发现,各路商家变身发明家,市面上的“降温神器”层出不穷:它们的应用限制范围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商家纷纷打出“行走的空调”、“自带空调出门”等宣传口号;偏偏这一些产品还价格低,多数不超过百元,引得年轻人积极尝鲜。

  不过,一边是防暑降温网红产品热卖,一边是先期体验的消费者回头“打假”、“拔草”,国内相关产业仍处于“乱拳挥舞”阶段。

  与大家日常相伴的口罩,早就有了“口罩伴侣”。不少商家说,将口罩降温贴直接贴于口罩外侧面颊处,就能达到“每一口呼吸都是冰凉”的效果。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口罩爆珠,轻取几颗放在口罩内的褶皱处直接捏破,香气就能持续十多个小时,可以祛除异味、清新口罩内的气味,同时防止口罩闷热。

  同样热卖的,还有降温喷雾。在商家的口中,只需将其喷在衣服上,就能瞬间物理降温,号称“1秒-40℃,3秒结冰,5秒梦回冬天”。其中的细分产品——汽车降温喷雾剂,摇一摇、喷一喷,座椅表面急速降温30℃,持续降温的情况下,还能出现冰霜现象。

  此外,冰凉降温贴也是“一贴即凉”,体感温度迅速下降18℃,冰感持久长达8小时,堪称“移动的空调”。更妙的是,降温贴大多是果香味,对于爱美女士来说,连香水都省了。

  夏季出门,降温杯必不可少。搭配不锈钢冰块,按照商家广告,“基本上出门是多凉的水,就一直是多凉的水。”

  今年,电风扇晴雨伞也是吸睛无数。伞下安装一个小型电风扇,“飒飒的凉风在头顶呼啸而过,既可防晒又可防雨。”

  即便在家里,市民也可以“全副武装”尽享凉意。比如,买台制冰机,加水之后自动出冰,放在饮料里,妥妥提高生活幸福感;买个降温坐垫,配有凉感凝珠,坐在上面冰凉凉的;买瓶沐浴露,清凉到让你尖叫,甚至感受到“冷风吹进骨头里的寒意”,商家友情提醒“怕冷的,我都不劝你们用”。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降温产品也出现了升级换代。以往常见的便携小风扇,可以挂腰、挂脖、放帽子上,“想哪凉快,就哪凉快!”

  记者注意到,市面上流行的这些“降温神器”普遍价格不高,多数在百元以下,某品牌一盒装(100颗)口罩爆珠的价格为16.9元,一盒口罩清凉贴(200贴)的价格为18元左右。它们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销量却是惊人,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单,南京一些线下店铺同样一派热卖。

  那么,“降温神器”是确有实效,还是仅为营销噱头?南京一批先期冲进去的年轻人,已经火速总结出了“红黑榜”。95后姑娘曹蕾和记者说,半个月前,自己花了200多元从网上买了一堆防暑降温产品,从实测看,降温喷雾确实“一喷就灵”,感觉身体冰凉了不少。但口罩爆珠凉意并不明显,而且口罩里放久了,会有些头晕。至于冷感湿巾,也属“鸡肋”产品,擦脖子和手肘有些许凉感,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相比普通湿巾价格还小贵。

  不少市民对降温坐垫吐槽颇多,“多数材质是不透气的塑料,刚坐下去会有些凉,然后就变成暖呼呼的温水袋了”。而挂脖风扇即使调到最大挡位,风量也较小,而且每天对着颈椎和脑壳吹,多少会感觉不适,在家落灰的居多。

  除了体验不佳,未知的风险亦如影随形。博主“老爸评测”曾买来市面上11款降温喷雾,发现降温相当明显的产品瓶身标注:内有“降温因子”,其实大多是液化石油气,当液化石油气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热量,因此导致环境和温度的急剧降低。但这类产品喷在人的身上,具有一定燃烧风险。

  此前有新闻媒体报道,某长沙车主在车内使用降温喷雾,下车买东西后再回车内,在发动车辆时车内着火,车主当即被烧伤面部和四肢。

  对于“口罩伴侣”,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肖主任也介绍,所谓的“口罩伴侣”只是营销噱头,并不能增加口罩本身的功能,反而破坏了口罩的结构,有可能口罩爆珠跟口罩贴纸成分不明带来危害。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直言,“降温经济”本质上抓住市场的热点和消费的人的痛点,主打的一些产品概念和特色,也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需求,对公司扩大产品营销售卖都有极大帮助。但观察市场上的大量产品,整体来讲竞争门槛、技术储备并不高,商家要么依靠代工模式,要么过于追求形式,导致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积累非常薄弱。

  目前防暑降温市场也出现了一批针对高温工作环境开发的产品。比如适合户外高温工作者、探险人士的空调服,它在类似防晒衣的面料中安装风扇,利用锂电池电动风扇吹冷风,达到体内降温的效果。穿着该衣服时需要配合充电宝使用,普通3万毫安的充电宝能维持空调服连续作业6-8小时左右。

  记者注意到,位于江宁区的南京某服饰有限公司,2020年10月还曾获得新型空调服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不过,昨天企业内部人士已经表示,“空调服不赚钱,目前已经放弃了这块业务。”

  究其原因,空调服面市已有几年,且在海外市场发展至一定规模,但由于国内品牌空调服需要进口电芯,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不低,但一直卖不上价,目前普遍售价为100多元。长期的低利润,导致商家缺乏投入研发和营销的资金,拉低了产品品质。

  从消费者留言来看,不少买家反映,空调服续航时长并未达到店家宣扬的效果,如果室外温度比较高,更是效果不明显。

  “相关厂商品牌必须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构建竞争门槛,打造品牌力,经营上才具有可持续性,否则多数只能是‘呼啸而过’。”张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