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酱摊饼、按需加料、自动卷饼......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记者看出了一个“煎饼果子”,只要扫码下单,无论想加火腿还是薄脆,它都能够准确的通过你的需要,制作一个热乎的煎饼果子。
据了解,这是由艾利特EC66协作组成的,全球首款仿生全自动智能的餐饮协作机器人工作站。
基于视频识别技术、深度学习技木、协同机械臂和多种精密机械结构相配合,来模拟人工操作,再依托多传感器和摄像头辅助,对机器人的运行轨迹做出分析。
除了“煎饼果子机器人”外,艾利特针对细分应用拓展产品矩阵,还展示了16大应用工作站,借助通俗易懂且具象化的场景表达,让参观者走进协作机器人,了解其在多元细致划分领域的运用。
比如这个“篮球机器人”,其实是艾利特CS66外部TCP涂胶工作站,通过协作机器人搭配固定胶枪,能够使机械臂按指定要求完成轨迹运行,适用于汽车、3C、新能源、家电、物流、化工能行业。
还有一个“桔子机器人”,实则是艾利特EA66协作机器人搭配SRT软爪,不应该要依据物体精确的尺寸、形状进行预先调整,就能完成抓取任务,尤其适合抓取柔性、易损物体,摆脱了传统生产线对生产对象尺寸均等、摆放位置精确的束縛。
所谓协作机器人,简单来说就是协助产线工人共同完成生产,相比工业机器人来说,协作机器人具有工作半径更小和工作更安全精准等特点。
基于此,高工机器人企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认为,在协作机器人的下半场,应用边界有望进一步拓宽,成本、效率、产品力,将成为三大关键词。
实际上,以艾利特为代表的协作机器人企业已经对此有所布局。今年7月,艾利特就发布了协作机器人产品EA 系列,主打普惠和泛用。
艾利特方面表示,协作机器人在过去更多是运用于以机械加工、汽车零部件、3C为代表的工业领域,而未来则能在以家用场景、智能充电、医疗保健等服务领域,产生更深远的作用。
对于今年火爆的大模型,卢瀚宸认为相较于服务场景,当前大模型与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上的结合相对有限,能够说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那么,大模型+机器人能做些什么?卢瀚宸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能够最终靠失效特征的大数据提取,来对机器进行预测性的维护;通过大模型能持续优化机器人的运行轨迹和运行方式;还有人机交互方面,通过大模型能够实现变成的模块化,摆脱过去单个场景要重新写代码的繁琐。
艾利特方面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也表示,大语言模型能更加进一步解决非结构化场景的工艺问题,但目前两者还是松耦合关系。“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继续优化二次开发或者说软件接口,通过提供更丰富、实时的接口来为大语言模型提供更智能的执行手段。”
据《2023 年中国协作机器人行业洞察报告》显示,随着类脑科学、机器视觉、柔性技术等前沿技术与机器人深层次地融合,协作机器人将在智能感知、自主认知、决策执行等层面持续进行智能化升级,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的中枢。
艾利特方面表示,未来有望通过大量训练数据和模型配置进行数据价值挖掘,触达并赋能无人取货、无接触配餐、辅助手术、康复训练、防疫检疫等商业场景,提高人与机器之间的沟通效率,加速带动更多商业场景落地。